原标题:故宫是什么?
关注
故宫是什么?
来源:遗介
(ID:Heritage-Podcast)
转载已获授权,
谨在此表示诚挚感谢。
转载分享 24 Apr.,2020
2020是北京故宫600岁的生日
这个中国人最骄傲的建筑群
在数千年漫长的演变中
宫殿建筑是如何一步步变成
如今最强的国家名片呢?
01
故宫是怎么设计的?
《周礼·考工记》有载: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,市朝一夫。”
宫殿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
基本遵循这一规制,但又因地做出少许变化
逐渐衍生出更多的设计理念
前朝后寝
朝就是 朝堂,寝就是 寝居
前朝后寝则规定了
帝王举行朝会的建筑在前
帝后起居生活的建筑在后
模型制作:陈三岁
故宫从 乾清门为界
前方是三大殿为主的的建筑群
用于举行 上朝治政,举行 国家大典
这就是 前朝
乾清门后是后三宫为主的建筑群
用于 皇室家庭生活
这就是 后寝
左祖右社
“左祖右社”来自《周礼》,又称 “左庙右社”
在宫殿左边建皇帝的祖庙——太庙
宫殿右边建土地神和粮食神坛——社稷坛
每年固定日期在太庙和社稷坛举行国家大典
模型制作:陈三岁
现今故宫宫殿的左前方是 皇帝的祖庙
称之为太庙,这就是左祖
故宫宫殿的右前方是
皇帝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坛庙
称之为社稷坛,这就是右社
左祖右社的布局形式体现的正是王朝的 政治观念
中轴对称
中轴对称的布局是宫城建筑布局
重要特点之一
指的是宫廷建筑群中
重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
次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两旁
模型制作:陈三岁
北京故宫中轴线排列着
午门、三大殿、后三宫
等重要建筑
文华殿、武英殿、东西六宫等
排布在中轴线主要建筑两侧
而在每一个宫殿的院落中
也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
宫门,前殿、后殿依次排列在
院落的中轴线上
配殿则分布在两侧位置
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的从属关系明确
体现 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尊严华贵
除了上述的三项宫殿设计理念外
其实还有包括 三朝五门、法天象地、
阴阳礼制等诸多思想
都影响着宫殿建筑的布局方式与细节形制
02
故宫的前辈都有谁?
在最开始 “宫殿”并不只属于皇帝
普通人的房子也称为宫
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
宫殿一词才专属皇帝了
举行 典礼仪式或 处理政务的建筑叫成 “殿”
给 皇帝生活起居使用的建筑叫做 “宫”
大房子——原始公共建筑
新石器中晚期
原始聚落都有中心广场
广场上的建筑总有个最大的
考古学家称它是 “大房子”
在中国的 半坡、姜寨等遗址中
都发现过“大房子”
这是距今所知最早的公共建筑
半坡遗址“大房子” 猜想复原图 绘画@肉丸张
( 复原依据《宫殿考古通论》 )
二里头遗址
二里头是我国迄今发现 最早的宫殿遗址
具体属于夏朝还是商早期在学术界还在争论
二里头宫殿建筑群由一圈廊庑环绕
是一个东北缺角,100米见方的院落
二里头宫殿建筑复原模型(琚京蒙、陈三岁)
( 复原依据《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》)
前方是门庑,中后部为主要建筑,东北角为厨房
四周回廊有内廊与外廊
门庑建筑一共四座房间
房间大小不同,是守门人的栖身所
二里头遗址的功能在学术界
仍有 朝堂、王宫、宗庙等众多猜测
秦咸阳宫
战国时的秦国都城就已在咸阳
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
每攻破一个诸侯国,秦始皇就会
仿造诸侯国的宫殿
这使得咸阳宫的规模
在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不断扩大
咸阳 今可考宫殿 猜想复原图 绘画@洪凡凡
(复原依据《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问题的初步探讨》)
根据考古,咸阳宫建在高且平的北陵上
象征天帝紫微宫与银河的渭水穿城而过
宫殿整体为 凹字形,都是土木混合的
高台建筑
两侧建筑有飞阁复道与主殿相连
天人合一的选址思想与高大宏伟的宫殿形象
体现了秦始皇对 神仙思想的无尽追求
汉未央宫
这是 大汉帝国的第一座宫殿群
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
汉高祖七年(前200)时由萧何监造
建设在长安西南的龙首原之上, 时人又叫
“西宫”
古籍记载未央宫殿堂不下40座,总面积
约5平方千米
未央宫布局 猜想复原图 绘画@蒋晓璐
(复原依据《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-1989考古报告》)
未央宫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宫城建筑
奠定了格局基础
而后的新莽、西晋、前赵、前秦、后秦、
西魏、北周等多个朝代
也继续使用未央宫作为理政大殿
是 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、
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建筑
汉建章宫
汉太初元年(前104)因柏梁殿焚毁
大臣勇之向汉武帝进言修建新宫
汉武帝便下旨在 长安城外、未央宫以西
修筑建章宫
建章宫猜想复原图 绘画@蒋晓璐
(复原依据《关中胜迹图志》)
建章宫与未央宫、北宫有飞阁辇道相通
除大殿外,更有虎园、狮子园圈养动物
也有太液池、蓬莱三山等
来满足汉武帝的 仙居追求
至此建章宫、未央宫、长乐宫、桂宫、北宫
在长安城中组成庞大的宫殿群
汉武帝时期掀起了秦始皇之后的
宫殿营造高潮
理念却依旧追求着未变的 神仙思想
唐大明宫
唐初宫殿为隋大兴城改建的长安城
后因主殿太极殿低洼多雨,不宜居住
贞观八年(公元634)李世民为父亲李渊
建永安宫
唐高宗时将永安宫重建,改名大明宫
从此取代太极宫成为
鼎盛大唐几百年的政治中心
大明宫猜想复原图 绘画@洪凡凡
(复原依据:《唐大明宫丹凤门复原研究》)
大明宫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
中轴线绵延数里将宫中的
含元殿、宣德殿、紫宸殿等串联
左右翔鸾与栖凤等门、殿大体对称
大明宫的 中轴对称,三大殿制、宫门形制等
对中国后期宫殿建筑布局及形制
产生了最直接的范本影响
直至清代宫殿依旧延续着这样的布局方式
明清故宫
如今 我们说的故宫指故宫博物院
也是明清时期的宫殿——紫禁城
明永乐四年(1406年)明成祖朱棣
从南京迁都
以南京故宫为蓝本
用时十四年建成北京城和紫禁城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清入关后继续沿用了明代紫禁城宫殿
如今也有很多建筑是明代建筑改建或增建
甚至很多宫殿依旧是明代的
宫殿总体布局方面 基本未有改变
明清故宫是现今世界最大、
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
03
故宫有什么?
故宫有什么来头?
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后
在南京建紫禁城(今南京故宫)
后因皇太子薨(逝世),皇太孙朱允炆继位
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变”赶走了侄子建文帝
自己当上了明成祖
永乐四年(1406)与近臣密议迁都,启动开始建造北京紫禁城
北京的坛庙、宫殿、门阙等
都以南京紫禁城为样板建造
经过长达11年的准备及3年的建造
于永乐十八年(1420) 明王朝正式迁都北京
故宫的建造缘由 绘画@肉丸张
清代宫殿继续沿用明代建筑
后历经多次重修新建
修筑规模虽然没有明代宏大
但传统官式做法
经数千年积淀后
在清代达到极点集于大成
故宫有什么建筑?
故宫占地78万㎡,长约960m,
宽约750m, 建筑有约15万㎡
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得知
故宫有90多座院子、980座房屋
除了主要的前朝后寝宫殿
还有各类其他功能建筑
前朝礼制建筑
前朝根据布局制式是 承担国家仪式的建筑群
最主要的是三大殿和文华殿、武英殿等
他们被用来举办国家典礼和重要仪典
模型制作:陈三岁
午门
紫禁城的正门
位于正南,即正午太阳的位置,称为午门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平面凹字形,门阙合一
城台正中为重檐庑殿顶的正楼
东西庑房和阙楼相互对峙
下有五个门洞, 正中门洞为皇帝御路
两侧门及东西掖门供王公大臣行走
午门 摄影@ 微博主:By_洛卡奇_Lookaqi
在此举行颁布历书或献俘礼
注意午门从没有斩首
明代倒是常有大臣在此被梃仗
太和殿
三大殿中第一座,也是最重要的一座
紫禁城中 体量最大,高度最高的建筑
皇权与政权的核心所在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太和殿下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台基
明代面阔九间,约64米
进深五间,约37米
清康熙时改为 面阔十一间
高达27米(与台基共35米)
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
殿前陈设有铜龟,铜鹤,日晷,嘉量
殿前为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
可容纳万人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
太和殿用于 皇帝登极、大婚
册立皇后,命将出征
每年元旦,冬至,万寿(皇帝生日)等节日
举行 重大典礼
太和殿及广场 摄影@ 微博主:By_洛卡奇_Lookaqi
中和殿
三大殿中间的一座,位于太和殿后
与太和殿同在三级台基之上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单檐攒尖顶,面阔进深均三间
四周出回廊
大典前皇帝在此休息
接受办公官员的提前参拜
前往坛庙祭典前皇帝也会在此审阅祭祀祝文
中和殿 摄影@刘雷
保和殿
三大殿的最后一座,在中和殿之后
与太和殿、中和殿同在三级台基之上
模型制作:陈三岁
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,前带廊
黄琉璃瓦,重檐歇山顶,高约29米
最初是大典前皇帝 更衣的场所
清乾隆后在殿内进行 科举殿试
每逢除夕等重要节日,
皇帝也会在此 宴请王公大臣
保和殿 摄影@刘雷
文华殿
位于东华门与中轴线间
由 文华门,文华殿、主敬殿等组成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最初是太子宫,用 绿琉璃瓦
嘉靖时皇帝在此召见翰林学士,举行讲学,改为 黄琉璃瓦
清乾隆时,殿试在此阅卷
皇帝出巡后,留京的王公大臣也会在此处理事务
文华殿 摄影@遗介君
武英殿
位于西华门与中轴线间
主体建筑为武英殿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明代皇帝在此斋居、召见大臣商谈政务
明末李自成攻入皇城后也在此登基
清乾隆时一度成为 宫廷修书处
武英殿 摄影@刘雷
箭亭
为警示八旗子弟勿忘骑射祖业
顺治皇帝在顺治四年(1647)建射殿
雍正八年(1730)改为 “箭亭”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
四面出廊,黄琉璃瓦歇山顶
清朝皇帝与子孙在箭亭前练习骑射
清朝的 武状元殿试也在此举行
箭亭 摄影@李永涛老师
后庭休闲
也叫 内廷,是供皇帝及家庭生活起居的
建筑群
主要是 后三宫,和东西两侧的嫔妃宫殿群
这些建筑体量及氛围更适居住生活
此外还有养心殿一类便殿,及供消遣的
几个花园等
乾清宫
后三宫最重要的一座内廷
体量最大,最高的建筑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
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
宫前陈设有铜龟、铜鹤、日晷、嘉量、铜鼎等
从明朱棣到清康熙时期,都是皇帝寝宫
每逢元旦、元宵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、冬至、万寿节日都会在此举行 朝礼和赐宴
乾清宫 摄影@刘雷
坤宁宫
交泰殿之后,内三宫最后一座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
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
明代皇后居住在此
清代用作皇帝婚房及萨满教祭神场所
变成了 名义上的皇后寝宫
坤宁宫 摄影@刘雷
东西六宫
指内三宫东西两侧的各六宫
共十二宫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初建为
相同的南向两进院落
是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
东六宫有景仁宫、承乾宫、钟粹宫、
景阳宫、永和宫、延禧宫
西六宫有永寿宫、翊坤宫、储秀宫、
咸福宫、长春宫、启祥宫
后延禧宫因屡次火灾
清末改建西洋风格的 灵沼轩未竣工
成为了故宫里 唯一的烂尾楼工程
延禧宫· 灵沼轩
摄影@ 微博主:By_洛卡奇_Lookaqi
养心殿
内三宫西侧的一座重要宫殿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面阔九间、黄琉璃瓦歇山顶
明间和西次间出卷棚抱厦
最初供皇帝临时休憩,雍正后改为办公就寝
雍正为处理紧急战况令军机处
建设于养心殿前
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也在养心殿前殿
养心殿 摄影@故宫博物院官网
慈宁宫
故宫西路的主要宫殿群之一
正殿为庆典所用
面阔七间、前后出廊
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,殿前出月台
寝宫后殿清代被改为大佛堂拜佛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明代为前朝皇帝的嫔妃的居所
清代为皇太后居所
逢元旦、冬至、皇太后生日等重要节日
皇帝率大臣在此行礼
南侧还有供皇太后消遣与拜佛的慈宁宫花园
慈宁宫 摄影@刘雷
御花园
故宫的 四大花园之一
故宫中轴线的北端,可通东西六宫
全园为中轴对称布局
南北80m,东西140m,总面积12000㎡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正中是供奉真武大帝的 钦安殿院落
东西两侧建筑基本对称,多为游憩
或敬神拜佛用途
东侧有御景亭、摛藻堂、浮碧亭、
万春亭、绛雪轩等
西侧有延辉阁、位育斋、澄瑞亭、
千秋亭、养性斋等
园内古树奇石甚多
地面各色卵石镶拼几百幅铺装图案
东北角的堆秀山为园中制高点
每逢重阳皇帝与皇后等在此 登高望远
御花园 ·御景亭 摄影@刘小刀
特殊建筑
除前朝后寝建筑外
故宫还有 众多各类功能的建筑
被大家熟知或津津乐道
故宫四门
故宫一共有四个门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除了南边的正门——午门外
还有 东门东华门,西门西华门,北门神武门
西华门 摄影@刘雷
东华门 摄影@刘雷
神武门 摄影@刘雷
南三所
模型制作:陈三岁、鱼艳天
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在宁寿宫以南
建三所院落
故称“南三所”, 供皇子居住
三所院落东西排列,布局完全相同
建筑均为 绿琉璃瓦顶
南三所 摄影@刘雷
04
故宫有什么亲戚?
沈阳故宫
沈阳故宫是 清代入关前的宫殿
后金天命十年(1625)初建,称 盛京宫阙
天聪十年(1636),后金改国号为清
大典即在此举行
清顺治元年(1644),顺治在此登极入关后
改称其为 奉天行宫
沈阳故宫· 崇政殿 摄影@遗介君
沈阳故宫在建筑布局延续了
传统宫殿建筑布局
2004年 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
颐和园宫殿群
颐和园自建成后作为游乐之地外
也是故宫以外的宫殿建筑群之一
颐和园中除了园林,也有宫殿建筑群
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主的建筑
晚清时期成为了颐和园内的政治中心
慈禧、光绪多此在此
召见群臣、处理朝政、接待外国使臣
颐和园 · 仁寿殿 摄影@肖禹安
这一片建筑群布局对称
屋顶多用灰瓦卷棚顶
院中的花木假山暗示人们
这里处于园林山水之中
1998年11月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
避暑山庄宫殿群
避暑山庄建在河北承德北郊
是清代的一处离宫别苑
清康煕年间初建
乾隆时期扩建后成了如今的规模
承德避暑山庄 澹泊敬诚殿
摄影@ 微博主:By_洛卡奇_Lookaqi
山庄南侧是居住朝会用的宫殿建筑群
正殿是澹泊敬诚殿
其他也有朝房、乐亭、寝宫等诸多建筑
清代也在此接见各民族首领、王公大臣和
外国使节
1994年12月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
除了上述这些宫殿
中国还有众多的宫殿建筑及宫殿遗址
布达拉宫、大明宫遗址、南京故宫遗址等
都是中国辉煌历史的见证者
......
1
END
1
责任编辑: